DSC01225-1

日期:20130316
展覽: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攝影:JJ
相機:Sony Cyber Shot RX-100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3/1/26~5/12
時間:09:00~18:00
票價:NT$250
備註:可攝影,禁閃光 (僅手稿真跡不能拍攝)
資料:網路引文 (感謝網路先進們的分享)
延伸:【20100826-蘭陽博物館】

**********************************************

「刻」與「畫」入微的創世天才「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從雕塑、繪畫到建築,無不精通。
他賦與冷漠的大理石、畫紙與建築物新的生命,
在他的一斧鑿、一勾勒間,彷彿全部都活了起來。
他的靈思巧技,創意無限,在當代引領風騷,對後世影響深遠,
更給帶給觀者莫大的驚喜、讚嘆與感動,期望透過攝影分享大師的藝術精髓。

為了閱讀方便,內文轉載許多網路先進的分享與資料,希望讓大家可以一目瞭然,即使沒有時間去看展也能在此欣賞老米大師的傳奇!

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歷時兩年多籌備,飛越半個地球超過一萬公里的運輸旅程,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與義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Casa Buonarroti) 所攜手共同策劃的《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特展,自2013年1月26日至5月12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

《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特展是台灣首次完整介紹米開朗基羅的展覽,並向義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借展的大師真跡,14張手稿總保險價值即超過新台幣11億,其中以「聖喬凡尼佛羅倫斯教堂平面圖」(Plan for San Giovanni dei Fiorentini)居冠,保值高達新台幣1億8千萬。此手稿約完成於西元1560年前後,是米開朗基羅為佛羅倫斯人在羅馬興建的「聖喬凡尼佛羅倫斯教堂」所擬的設計圖。

**********************************************

701921_460100967383154_569766236_o

生平

米開朗基羅(義大利語:Michelangelo(義大利語發音:[mikeˈlandʒ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那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米高安哲奴」、「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美第奇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宗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米開朗基羅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卡普雷塞,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托斯卡納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即今天的卡普雷塞米開朗基羅)。家族的幾代人一直是佛羅倫斯的小銀行家,但米開朗基羅的父親,洛多維科·迪·萊昂納多·博那羅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沒能維持銀行的運轉,轉而間斷在政府任職。在米開朗基羅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是小鎮卡普雷塞的司法行政官員和丘西的地方行政官員。米開朗基羅的母親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內里·德爾·米尼亞托·迪·錫耶納(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米開朗基羅的家族自稱是托斯卡納伯爵夫人卡諾莎的馬蒂爾德的後代,但是這從未被證實。不過,米開朗基羅對此深信不疑。米開朗基羅出生幾個月之後,米開朗基羅全家搬到了佛羅倫斯,此後米開朗基羅就在佛羅倫斯長大。1481年,米開朗基羅年僅6歲時,他的母親去世。米開朗基羅由小鎮塞蒂尼亞諾的一個石匠家庭撫養。他的父親在這個鎮上擁有一個大理石採石場和一個小農場。喬爾喬·瓦薩里引用米開朗基羅的話說,「如果我有一些優點的話,那是因為我出生在貴國阿雷佐的奇妙氣氛中。在奶媽乳汁的哺育下,我得到了使用鑿子和錘子的訣竅。我正是用這訣竅來塑造人物。」

當米開朗基羅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他的父親把他送到佛羅倫斯的人文主義者弗朗切斯科· 達·烏爾比諾(Francesco da Urbino)那裡學習語法。然而,米開朗基羅對上學沒有興趣,卻更喜歡臨摹教堂的繪畫以及和畫家們呆在一起。十三歲時,米開朗基羅成為了畫家多梅尼科·基爾蘭達約的學徒。年僅十四歲時,米開朗基羅的父親說服了基爾蘭達約,從而使米開朗基羅可以按照畫家的標準向基爾蘭達約領取工資,這在那時是極不尋常的事情。1489年,佛羅倫斯的實際統治者洛倫佐·美第奇要基爾蘭達約把他最好的兩個學生送來,基爾蘭達約選擇了米開朗基羅和弗朗切斯科·格拉納奇。1490至1492年間,米開朗基羅加入了美第奇家族設立的人文學院,學院倡導新柏拉圖主義。米開朗基羅在貝爾托爾多·迪·喬萬尼指導下學習雕塑。在學院中,米開朗基羅的世界觀和藝術風格都受到當時最傑出的哲學家和作家(包括馬爾西里奧·菲奇諾、若望·皮科·德拉·米蘭多拉和波利齊亞諾)的影響。在此期間,米開朗基羅創作了浮雕樓梯上的聖母(1490-1492)和半人馬之戰(1491-1492-年)。後者的題材來自於波利齊亞諾的提議,作品是洛倫佐·美第奇的委託件。17歲時,貝爾托爾多·迪·喬萬尼的另一位徒弟彼得羅·托里賈諾在一次爭執中打中了米開朗基羅的鼻子,使得他破了相。後來所有米開朗基羅的畫像中都體現了這一明顯的面部缺陷。

成年之初
1492年4月8日,洛倫佐·美第奇離世。米開朗基羅的生活由此被改變,他離開了美第奇宮廷的保護,回到他父親的居所。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雕刻了一件木製的十字苦像 (米開朗基羅)(1493),作為給佛羅倫斯聖神教堂院長的禮物。這座教堂允許米開朗基羅利用教堂醫院的屍體進行解剖學研究。1493年至1494年間,米開朗基羅購買了一大塊大理石,將它雕成了比真人略大的赫丘利像。雕像後來被送至法國,並在18世紀時遺失。1494年1月20日,一場大雪過後,洛倫佐·美第奇的繼承人皮耶羅二世·德·美第奇委託米開朗基羅用雪製作一件雕塑,米開朗基羅由此重返美第奇的宮廷。
同年,修士薩沃納羅拉崛起,美第奇家族被逐出佛羅倫斯。在政治動蕩結束前,米開朗基羅離開佛羅倫斯,先去了威尼斯,隨後來到博洛尼亞。[15]在博洛尼亞,他被委任完成聖多明我大殿雕刻最後部分的幾個小型人物雕像。1494年底,佛羅倫斯的政治局勢漸趨平靜。法王查理八世被打敗,佛羅倫斯不再遭受法國軍隊的威脅。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斯,但薩沃納羅拉的政府並不委託他進行創作。米開朗基羅於是重新尋求美第奇家族的委託。在佛羅倫斯度過的半年裡,他創作了兩件小雕像,一件是幼年的聖若翰洗者像,另一件是沉睡的丘比特。據米開朗基羅的傳記作家阿斯卡尼奧·康迪維稱,聖若翰洗者像的委託人洛倫佐·迪·皮爾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要米開朗基羅把丘比特像做舊,就像出土的一樣,這樣他就能把雕塑送到羅馬,當成一件古物來賣,從而多賺不少錢。然而洛倫佐和米開朗基羅都不知不覺地上了中間人的當,中間人瞞報了雕塑的真實售價,使得銷售的收入更多落入了中間人的口袋裡。雕塑的買主,樞機主教拉斐爾·里阿里奧發現自己買到的是一件贗品,但雕塑的質量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把米開朗基羅請到了羅馬。這一創作的成功以及佛羅倫斯的不利環境,可能是促使米開朗基羅接受主教的邀請、前往羅馬的原因。

在羅馬
1496年6月25日,米開朗基羅抵達羅馬,這時他21歲。同年7月4日,他開始為樞機主教拉斐爾·里阿里奧創作一件羅馬酒神巴庫斯的雕像,大小比真人略大。然而,雕像完成後,樞機主教卻拒絕接收這件作品。巴庫斯的雕像隨後擺在了銀行家雅格布·加里(Jacopo Galli)的花園裡,成為他的收藏之一。
1497年11月,法國駐聖座大使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雕塑聖殤像(或譯聖母哀悼基督、聖母憐子),這件雕塑後來成為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委託合同在次年8月簽訂。作品完成時,米開朗基羅只有23歲。作品受到了時人的好評。據記載,雕塑完成不久,米開朗基羅得知有傳言稱雕像的創作者是克里斯多弗羅·索拉里,米開朗基羅隨即在雕像中聖母胸前的肩帶上刻下了MICHAELA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 FACIEBA(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所作)。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有簽名的作品。這件作品至今保存在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里。近年,有研究者認為拉奧孔與兒子們並不是古羅馬的作品,而是米開朗基羅在羅馬的這一段時間裡的創作。

**********************************************

呃~原來台灣也有布政司.....這讓人想到星爺:嘿~山西布政司的五千兩在她房裏!>< .... (硬要演一下)

DSC01090  

2013/03/17 前在正門與大衛合照,可享門票優惠價 NT$ 200 喔~

由真跡原作翻模而製成的模具所製造的大衛,與目前義大利佛羅倫斯市政廳前的大衛像一樣,都是用翻製自「米開朗基羅原作」的模具打造而成!由於在每次翻模的過程中都會耗損原作,所以自一八六年起,義大利政府就禁止所有人從大衛像原作翻製模具。現在,全世界僅存三個自大衛像原作翻製的模具,模具本身就是珍貴的古蹟,如今世上僅存三具,一具在東京,另外兩具在義大利,在使用上也因為模具的珍貴性,而受到義大利政府限制,本次為了米開朗基羅特展,特地取得義大利官方授權,利用原作翻模模具製作,將原作身上完整細節,連血管與肌肉線條都忠實呈現。

DSC01113  

DSC01116

DSC01117

入口處,這個展貼心到沒有在展示區前放貴賓止步紅帶......(缺點就是大家擠到臉都要貼上畫作了)

DSC01122

展覽五大單元:
1.不為人知的米開朗基羅
2.米開朗基羅的雕刻與繪畫
3.米開朗基羅的建築與詩文
4.文藝復與王者之爭:達文西 vs 米開朗基羅
5.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手稿真跡

**********************************************

米開朗基羅肖像-德孔特工作坊 1535年

米開朗基羅出生於1475年的義大利小村,出生後沒幾個月便舉家搬遷至佛羅倫斯,
當時的佛羅倫斯正值藝術、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層面,進行重大變革的文藝復興時期。

在梅迪奇家族的統治之下,佛羅倫斯成為富裕繁榮的城市、
以及歐洲中世紀重要的商業、文化和金融中心,
更是以人為本、以理性為依據,是孕育藝術家的搖籃。

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接受文藝復興豐富包容的文化底蘊成長。

然而這位文藝復興巨匠,不僅在作品上追逐完美,對自身形象也近乎苛求。
在米開朗基羅的遲暮之年,曾找來一名作家為他寫下自傳,親自主導所有細節內容。

而畫家Cavaliere Leoni 也為他畫下這幅難得一見的畫像,
據說這畫像與他本人非常相似,米開朗基羅看了相當滿意,
還親自製作,並贈送畫家一尊希臘神話裡,大力士海克力斯殺死巨人安泰的蠟像。

某個夜裡,米開朗基羅悄悄地將他自認為不完美的作品全數銷毀,
那些習作、草稿、雕塑的雛型,甚至是已完成的作品。
全被米開朗基羅進行「最後的審判」,終結在他自己手裡。

儘管後來的我們,無法再看到更多關於米開朗基羅的事物。
但是現在我們所能欣賞到的,都是米開朗基羅眼裡最得意的作品,都是他人生最美的結晶。

DSC01131

老米的畫作桌

米開朗基羅終生保持獨身,他過著勤儉的生活,完全投身於藝術,而藝術也是他生命的目的;經常他會連續數日不眠不休地工作,睡得少、吃得少;幾個星期穿著同一套衣服,穿著鞋子睡覺。晚年的他將多半的時間用於祈禱,監督聖彼得教堂工程等,1564年2月18日,米開朗基羅在位於羅馬的馬歇柯維廣場的自宅中逝世享年89歲,他的壽命幾乎是文藝復興當時一般人的兩倍以上。

DSC01156

工作枱模型 

DSC01158

現場展示的是翻拍米開朗基羅當時的美術工作室

DSC01170

曼徹斯特聖母-局部 (引文)

米開朗基羅以蛋彩畫了《聖母子與聖約翰和天使》,又名曼徹斯特《聖母》(Madonna)。這件作品同樣很迷人。畫中聖母並未在哺乳,米開朗基羅卻沒來由讓她裸露右乳。但從右往左畫到這兒,他似乎無意再畫下去,於是留下這幅未完成之作。他唯一一幅有文獻佐證的畫作《多尼圓形畫》(Doni Tondo,現藏烏菲茲美術館),感染力強,和拉斐爾筆下的諸聖母像大不相同,但顯然可以和它們匹敵。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有始有終把它(差不多)完成的原因。

DSC01138

賈迪殘軀(大理石摹刻的展品)

西元前2世紀某一雕塑的殘片,於1450左右在羅馬被發現,原為藝術家收藏,16世紀它已經是許多畫家靈感的來源!它是由藝術家吉伯第收藏。只要是學習雕刻的學徒,都一定會練習這個作品。
吉伯第是誰? 他是比米開朗基羅早約一個世紀出生的雕刻家,當時的聖喬凡尼洗禮堂的青銅大門要重鑄,吉伯第打敗布魯內列斯基,贏得這項委託案。

DSC01165-1

當時用金泊作畫是一種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徵

DSC01173-1

米開朗基羅的聖母慟子像(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內)

羅馬聖殤-The Rome Pieta,這是米開朗基羅第一件大型圓雕作品完成於羅馬,
當時他年僅24歲,也是唯一留下簽名的作品,

羅馬聖殤除了宗教意義外,表達了人的情感
聖母抱著死去的兒子-耶穌,母性的溫柔與痛楚
作品精緻於聖母衣物及面紗豐富的皺摺,
耶穌皮膚底下鬆弛的肌肉,絲絲入扣的神韻,令人動容

米開朗基羅的傳奇,他的努力與勤奮,自始至終不曾改變。
也因此,當他在二十多歲完成了《聖殤》的時候,對世人而言是多麼震撼,甚至是難以置信....

「完美不是一個小細節,但注重細節可以成就完美。」- 米開朗基羅

魔鬼藏在細節裡

米開朗基羅在梅迪奇家族開設的雕塑學校結束學業之後,
便以一個雕塑家自居,接受教會的委託,製作各式的雕塑作品。

在1498年,米開朗基羅接受米蘭主教的委託,為聖彼得大教堂打造著名的。 
又稱做聖母與聖子像,是諸多藝術家為信仰服務,同時又揮灑才華的題材。
早期的藝術家多半強調耶穌受苦的形象,以及蒼老聖母働失愛子的悲愴,
認為無限的哀戚是表達的最好方法。

然而年僅二十多歲的米開朗基羅,卻不這認為。
與所有藝術家相違背,他挑選了 「並不那麼完美」的卡拉拉山大理石。
仔細的觀察大理石上的斑點,觀察諸多被看作缺點的細節。
打造雕像的雛型,確認好各角度所呈現的造型,米開朗基羅飛快地敲下大理石的碎片。

米開朗基羅的唯美地呈現更深一層的悽愴。

聖母年輕而清純的面容看不出多深的悲戚,彷彿已接受愛子死亡的事實。
而米開朗基羅巧妙地運用大理石不完美的班紋呈現耶穌身軀血管的脈絡,
耶穌的手臂、腿和軀幹間關節的美妙銜接,肌理的線條栩栩如生。
拒絕誇張苦難的米開朗基羅,拒絕以傾訴悲苦換來同情,展現崇高的死亡形態。
冰冷的大理石瞬間有了溫度。

一股平靜沈默卻又令人感到窒息的巨大悲哀氣息壟罩在雕塑的週圍。

雕塑甫一推出,便懾服世人眼光,但獨特的雕塑風格也引起評論家的不滿。
為何聖母與耶穌的模樣無顯著的年齡差別?

米開朗基羅這樣回答:
「純潔的女人比不純潔的女人青春保持的長久,你們不知道嗎? 
身體從未受到青春激動的處女,不就是這種情形嗎!」
這樣的回答使得評論家鴉雀無聲。

而年輕的米開朗基羅,某日在聖彼得大教堂裡,無意聽見
一群倫巴底朝聖者的對話:

「這雕像誰刻的?」
「米蘭來的里斯托浮洛‧索拉弟。」

米開朗基羅默不作聲,悄悄地離開聖彼得大教堂。
某夜凌晨,他帶著一把鑿子與一盞小燈,悄悄潛入聖彼得大教堂。
天亮以後,朝聖的信徒在聖母胸前的飾帶上,發現了米開朗基羅的名字。
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個帶著他本人簽名的作品。

DSC01201-1

麗景庭的殘軀像(古希臘雕像)

此件軀幹乃是一古希臘雕像的殘片,約於1430年左右於羅馬發現,1500年代初期由於古典文化成為風尚,此件軀也逐漸受人重視,成為許多藝術家讚賞與學習的對象,包括米開朗基羅在內,據說教皇朱力烏斯二句曾經要米開朗基羅完成這件雕像失去的部份。不過他拒絶了這個建議,表示這個軀體的美無需增添分毫。這個殘軀扭動的姿勢和強狀的肌肉提供米開朗基羅許多靈感,後來出現在他的繪畫及雕塑裏。

DSC01190-1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1501年至1504年,展示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藝廊

1499年至1501年間,米開朗基羅回到了佛羅倫斯。佛羅倫斯原來的精神和世俗領袖,反對文藝復興的修士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在1498年被處以火刑,皮耶羅·索代里尼漸漸得勢,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形勢轉好。羊毛同業公會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一件巨大的大衛雕像,作為佛羅倫斯自由的象徵,完工後擺放在維奇奧宮前的領主廣場上。同業公會提供的大理石,是阿戈斯蒂諾·迪·杜喬在40年前用過的。1504年,米開朗基羅完成了大衛像。這一出色的傑作,突顯了米開朗基羅非凡的技術和出眾的想像力,奠定了他作為雕塑家的地位。

《大衛》創作歷時三年。大衛是古代以色列聯合王國第二任國王,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保衛了國家和人民。雕像完成後放置在市政廳廣場,代表捍衛共和自由以及對抗暴政。周怡秀說,大衛從容不迫的姿態看似放鬆,實則醞釀著下一刻的爆發;而發自內在的自信與昂揚的鬥志則凝聚在專注的眉眼之間,震攝人心。

自信高昂的鬥志加上深邃的眼神微鎖的眉頭,豐厚潤澤的唇緊閉,令人無法揣摩大衛是否有一絲絲的懼怕,這作品的表情相當引人入勝。

DSC01203-1

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的創世紀濕壁畫中的"先知以西結背後的天使" 

DSC01242-1

米開朗基羅特展中的展件,最難講的就屬這個「瀕死的奴隸」大理石雕刻,因為可以切入的角度太多。(引文

一、政治勢力角逐-陵寢悲劇
話說米開朗基羅(簡稱米氏)完成大衞雕刻後,聲名大噪,教皇朱力烏斯二世把他召回羅馬,委託米氏幫他製作陵寢,預計安置於聖彼得教堂內。二人相談甚歡,敲定由米氏雕刻40件雕像作為裝飾,教皇馬上付頭期款,米氏高高興興親自到卡拉拉山 找合意的大理石。高品質的大理石很難開採,加上米氏是完美主義者,搞了一年多,等到大理石運到羅馬,教皇跟他說,聖彼得教堂要拆掉重健,所以陵寢暫時不做了,也不給錢了,不過另外給米氏一項新工作-畫西斯汀教堂的頂篷。
米氏欠了卡拉拉山 採石工人大筆巨款,心不干、情不願的花了四年畫完「創世記」的濕壁畫,想說可以開始雕刻了吧,可惜教皇没多久就死掉。之後每隔3-5年就換一任教皇,有的教皇與朱力烏斯二世關係較好,就會催他履行契約,有的教皇也想在歷史留名的,就會叫米氏幫他們做其它的建築計畫。整個陵寢計畫進行了40年,最後完成的陵寢規模縮小,米氏僅雕刻三件作品做裝飾(最有名的為摩西像-安置於羅馬鎖鍊教堂)。
米氏另外雕刻6件作品-奴隸系列(或譯為囚)

二、法國的雄心
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努力要讓法國趕上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盛世,除高薪挖走達文西外,也巨資買了米氏奴隸系列的二件作品-瀕死的奴隸、被綑綁的奴隸。故此展件真品收藏於法國羅浮宮。
(PS:另4件奴隸作品與大衞的本尊現置於佛羅倫斯藝術學院中)

三、創造的理念-陵寢為何要以奴隸為裝飾
(1)教皇朱力烏斯二世是好戰份子,經常南征北討,裝飾奴隸象徵他的戰功,另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陵寢也常見以奴隸為裝飾。
(2)"瀕死"的奴隸-教皇朱力烏斯二世也是當時藝術活動的最大贊助者,意味著隨著教皇的過世,繪畫、雕刻藝術也將瀕臨衰退。
(3)米氏的創造理念是,人已經在石塊內,被石塊牢牢囚住,他只是拿起槌子與鑽子,敲掉雜質,把人從石頭中解放出來。(米氏的創作都是由一塊石頭刻出來,不同於其他雕刻家用3,4塊石頭拼接而成)

四、心靈面-這個瀕死的人好像太high了
這位赤裸的仁兄,五官流露著陶醉的表情,左手撫著後腦,右手撫著前胸的裹屍布,姿態撩人可比瑪麗蓮夢露,這像垂死的人嗎?
米氏思索「人」的本質-人是不自由的;人有一個肉體,禁錮著想要自由的生命;肉體是監牢,自由的心靈被囚禁在監牢裡。
死亡可以讓靈魂從肉體裡解放出來,米氏讓垂死者彷彿陶醉在臨終前的愉悅裡,他用手觸摸自己的肉體,這將要告別的肉體,彷彿有了新的意義。没有死亡在前面,生命是不懂得愛自己的肉身的。
(PS: 最後二段摘自蔣勳的文章)

五、教育功能
在雕刻陳列室中,只有這件是現代人用大理石摹刻的,其餘作品是用米氏的原件以石膏翻模而成。這樣的設計是讓觀眾可以感受不同質材的效果,同時這件作品旁邊有擺放雕刻的工具,還得介紹一下功能。

DSC01225-1

DSC01220

濕壁畫大師米開朗基羅

「濕壁畫」:生石灰加沙子加水調成灰泥塗在牆上,等牆壁快乾但未完全乾時,用水調和顏料,開始快速地在灰泥上作畫,等牆乾了,顏料就會變成牆壁的一部份,如果畫錯,牆壁必須打掉,一切重來。米開朗基羅其實不熟悉濕壁畫技法,在1508年接下繪製西斯汀禮拜堂頂蓬任務之前,他從未獨立完成任何一件濕壁畫作品。在西斯汀禮拜堂頂蓬的周圍,基督的先祖,先知與巫女交錯出現,而頂蓬中央的九段場景則是取自聖經創世記。

創世紀濕壁畫中"先知約耳上方的裸像"

DSC01262

羅馬教宗克雷芒七世委託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的祭壇牆上繪製濕壁畫最後的審判。壁畫在1534至開始繪製,1541年10月最終完成(60歲的老人還能花上6年時間製作如此大型的壁畫,實在是不簡單)。【最後的審判】包含了有400多位裸體人物,壁畫以耶穌為中心,他年輕健壯、神采超凡、大公無私,有力的右手往上一抬,主持正義發出判決,指引修善者升回天堂,好人會有福報;蓄勢的左手掌向下推壓,制止邪惡,指示罪人沉降地獄,作惡者會有惡報。他抬起的右手彷彿一揮下來,瞬間即作出世間一切的最後裁決,一切終成定局。在這氣勢磅的架構中,無限慈悲與威嚴同在,人們看到了神的莊嚴偉大,明瞭善惡必報的真理。聖母在耶穌的身旁悲憫俯視人類,聖安娜和十二門徒與殉道聖人們環繞在耶穌的周邊。

DSC01257

24年之後,他回到西斯汀教堂,接受妥託在祭壇的牆面上,繪製「最後的審判」。這時米開朗基羅所步可謂是基督教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米開朗基羅在祭壇牆面上描繪出令人背脊發冷的畫面,米開朗基羅描繪自己為被剝下的人皮,表達自己因最後的審判受到批判而感到痛苦,那是歷史的終結,充滿混亂與痛苦。

《最後的審判》在畫中央,基督主持正義發出判決,有力的右手往上一抬 ,指引修善者升回天堂,好人會有福報;蓄勢的左手掌向下推壓,指示罪人飽受折磨的身體如漩渦般墜入地獄,作惡者會有惡報。周怡秀說,《最後的審判》中,米開朗基羅以人物的各種姿態表現了被審判的生命在各自位置的情感反應。

人在人間吃苦受罪俗稱「臭皮囊」的軀殼,唯有解脫罪業和凈化心靈,才能返回到其創造者面前。耶穌右下方、十二門徒之一的巴托羅謬手裡提着一張他殉道時被割下的人皮,米開朗基羅畫這張人皮的樣子是自己的容貌。巴托羅謬承受苦難、即使被活剝一層皮也要堅持自己的信仰理念,終得返回天國。米開朗基羅以自己的容貌畫出來,亦顯示他追隨使徒尋道的決心。

最後的審判(局部)-人皮自畫像

DSC01142

創世紀:創造亞當(Creation of Adam),1508年—1512年,梵諦岡西絲汀教堂天頂畫

1505年米開朗基羅應新任教宗朱力烏斯二世之召回到羅馬為教宗設計陵寢。教堂總建築師勃拉曼特出於妒忌,擔心米開朗基羅將奪去他在教廷的地位,他極力阻撓米開朗基羅繼續陵墓雕刻,唆使教宗強令米開朗基羅去畫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穹頂壁畫。

1508年5月米開朗基羅以舊約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來繪製離地20公尺,寬約14公尺,長40公尺的巨大穹頂。米開朗基羅在繪製這幅巨作時,他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獨自一人親自動手掌握完成。作品描繪了343個人物形象,其中有100多個比真人大兩倍的巨人形象,他們極富立體感和重量感。整幅畫通過神與人、人與自然間的關係,歌頌神的創造力、精神美和人體美。

米開朗基羅其實不熟悉濕壁畫技法,在1508年接下繪製西斯汀禮拜堂頂蓬任務之前,他從未獨立完成任何一件濕壁畫作品。在西斯汀禮拜堂頂蓬的周圍,基督的先祖,先知與巫女交錯出現,而頂蓬中央的九段場景則是取自聖經創世記。米開朗基羅在中央部份按建築框邊畫了《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等連續9個壁畫,大畫面的四周畫有先知和其它有關故事,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仰頭作畫,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共歷經4年5個月時間。當《創世紀》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

《創世紀》巨型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據《聖經》記載,耶和華神在創造了萬物之後,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創造人類。神用地上的泥土,照著自己的形象、按著神的樣子造了人。但是和創造其它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是神把自己的氣息吹在人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神給世界上第一位人,取名叫亞當。亞當伸手去接觸那賜予他生命的上帝的手,為他注入活力。這神指與人指的觸碰是整個畫面的焦點,也無疑是整個《創世紀》的象徵。

DSC01265-1

DSC01259  

創造亞當-局部放大 (引文)

這個具有磁性張力的手勢可說是整個西斯汀禮拜堂頂蓬壁畫的視覺焦點,
只看那手可以感受上帝驚人的能量,與被動的亞當成強烈的對比,在此亞當將接受神聖禮物-靈魂,
在兩個指間分開幾公分距離之內,時間在此永恆的停止,無盡的等待那具有偉大象徵意義的時刻。

創世紀濕壁畫中包含了:
  九幅長方形框畫:也就是創世紀的故事中的九則,包含了:【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創造亞當】,也是這次展覽的主軸之一,神用地上的泥土,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了人。並且透過上帝的指尖將靈氣傳遞給亞當。

DSC01251-1

五百年前,米大師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和其他助手的協作,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親自動手掌握完成。從他寫給親友的書信中得知他曾說:「我的鬍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胸部像頭梟。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的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腰縮向腹部的地位,臀部變成稱星,壓平我全身的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幾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在後背縮短了,仿佛是一張Syrie的弓。」這期間,米大師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由於長期仰視,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的頭和眼長久不能低下,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米大師正是用這種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篷畫,而他留給後人的是不朽的宏偉嚴謹、富麗莊嚴。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出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畫家在極度艱苦的繪製勞動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仰望教堂天頂,沒有人不發出奇蹟的贊嘆。  

**********************************************

【下段圖文轉載自 米開朗基羅特展-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陵寢的悲劇】

在完成【大衛】之後,老米的知名度水漲船高
新的教皇朱力烏斯二世馬上召他回羅馬
並付了老米頭期款,要他趕緊完成這豪華陵寢

老米高高興興地跑去卡拉拉山
花了一年多挑選最上等的大理石
準備運回羅馬,打造這多達40作雕像的陵寢

沒想到教皇卻在他完成摩西像與奴隸系列後
要老米別做了,而且錢也不付了
還給他新的任務--改畫西斯汀禮拜堂

老米自認是位雕刻家,
面對教皇指示百般不願,但也不得不完成
因為他為了挖掘陵寢用的上等大理石,
老米欠了卡拉拉山工人們一大筆工錢啊...

老米憤怒之餘,在動筆之日寫下:
「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開朗基羅,
開始製作西斯汀的壁畫!」

而龐大的陵寢計畫,就這樣軋然而止...

66664_500817669978150_330936604_n  

500年前,米開朗基羅創作無數十四行詩,走在真跡區,跟著他的筆跡,
你能在文字裡發現他心內某處的一些信念。封蠟章封存他藏於信紙裡的另一種面貌。

859916_496326207093963_1074430501_o  

西斯汀禮拜堂,一個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個最近攻佔國際新聞版面的地方,一個讓米開朗基羅極度痛苦但名利豐收的地方,一個一定會出現在旅行社的口袋推薦的地方,一個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遊客,也讓梵蒂岡政府造就無法估計文化財的地方。

這一個長13米高20米的小小禮拜堂地方有多神秘? 故事從一個叫西斯都4世的教宗說起,他依照列王紀第6章所描述的所羅門王神殿比例(60:20:30)下去設計建造,於1445年開始施工,於1481年完工,有名的波提切利等文藝復興初期大師也以耶穌基督題材創作了一批濕壁畫。命名的西斯都4世也於1483年,在此舉行他的聖體告別。

一開始天頂並不是老米的偉大【創世記】,而是繪有天空與星斗圖案。西斯都的姪兒儒略二世於1506命令米開朗基羅繪製新的天頂壁畫,如大家所知,老米於1508年開始設計,從教堂內搭設鷹架,到設計創作,1512年完成。穹頂中心描繪了舊約中創世紀的9個場景。場面宏大,氣勢恢宏,人物眾多。老米不只描繪了天神開天闢地,更用愛創造了亞當,也幫了自己在藝術成就上開了天闢了地。

一個每年吸引數以百萬遊客的禮拜堂,神秘在哪?
看不見的最神秘! 到底閉館之後的西斯汀禮拜堂都在做什麼?
還記得去年小編寫信給梵蒂岡教廷,希望能取得進入西斯汀禮拜堂拍攝許可,掌管梵蒂岡聖廷媒體單位回覆,10月份教廷活動繁多(主教會議、信德年開幕、7個封聖彌撒、以及"教廷洩密案審理"),以致於無法受理再安排我們的拍攝申請。一向忙碌的西斯汀禮拜堂,最近更是為了新教宗的選舉,舉辦神祕的閉門會議。(腦中浮現電影【天使與魔鬼】的情節畫面)

話說小編去年去梵蒂崗時,還特定跟教廷人員開玩笑抱怨,為何電影【天使與魔鬼】可以在西斯汀禮拜堂拍,而我們無法取得許可,教廷的神父解釋,【天使與魔鬼】故事情節有違教廷信仰,教廷拒絕電影公司的拍攝申請,所有電影裡的梵蒂崗與西斯汀禮拜堂場景,都是在好萊塢搭設以及動畫特效製作的,小編真是孤陋寡聞的讚嘆阿!

常覺得,有時世俗的教條,使人壓抑,但連教宗都能辭職了,還有什麼事情不能改變呢?
Anyway 讓我們一起期待西斯汀禮拜堂傳來白煙的好消息吧。

269323_498265586900025_2088461125_n  

這間看似超過200年的房子曾住過畫家Antonio Antony De Witt,現在卻是義大利最好的藝術修復中心

修復中心裡待修的有列為國家典藏的中世紀宗教木版畫,甚至意外的見到一幅碧提宮委託修復的提香畫作。

當我們問修復師:「您在修復這些文藝復興大師傑作的時候,是否曾經從筆觸中感受到他們的靈魂?」
翡冷翠的暖陽灑了進來彷彿回到那個米開朗基羅與提香走過的美好年代

464765_447634545296463_39620824_o  

**********************************************

426825_465598020166782_385021715_n  

我們瘋狂的複製,複製500年前文藝復興的美好年代

策展小編:11月3日義大利清晨,開了20分鐘的車,小編來到佛羅倫斯近郊山上一間600年中世紀的美麗老石房

今天的行程要造訪,濕壁畫藝術家Antonio De Vito位於佛羅倫斯近郊山上的家,
也是他引以為傲的濕壁畫工作室,帶領大家探究這一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美麗的技法 : 濕壁畫的祕密

造訪的那天,小編親眼見證他正在為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的德爾菲女先知,而粉絲們也將在不久後在台北看到這幅作品

一直沒有機會介紹Antonio De Vito,世上畫家何其多,一個濕壁畫臨摹家是有多獨特? 他是目前世上唯一和文藝復興巨匠,如喬托、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運用相同古技法與材料的藝術家。

他所創造的獨特濕壁畫也敘述這門近乎失傳技法的獨特故事。

58歲的Antonio生於義大利的阿普利亞(Apulia)。由藝術大學獲得學位之後,開始跟隨一位知名修復師研習近乎失傳的濕壁畫技法。更讓他毅然決然離開故鄉前往義大利最著名的藝術重鎮佛羅倫斯,從此開始鑽研文藝復興這些偉大巨匠的藝術。

濕壁畫的創作方式,先調和石灰泥與來自亞諾河的沙子並平塗與牆上,練就數十年的作畫技巧需趁未乾時就是開始作畫。運用的顏料均為來自佛羅倫斯自然的礦物顏料。實際繪製的過程需於數小時內,趁新鮮的灰泥尚未乾透之前完成,這也是濕壁畫一字fresco於義大利文「新鮮」的由來。只有運用這種方式,顏料才能滲入牆面,展現出此種技法的神奇:當顏料為石灰吸收,顏色便成為牆面的一部分。這種技法,需要絕佳速度與自信,沒有犯錯或反悔的空間,因此今日極少藝術家運用這種技法。

他的作品曾在義大利及世界許多地方展出。更於2007年11月於佛羅倫斯的Palazzo Pitti彼堤宮博物館展出,我想大家都知道那裡存有相當多如提香等文藝復興大師畫作。

他的獨特,不僅在於世界已少有濕壁畫藝術家,更在於他所運用的獨特技術,讓他的作品均能從牆上取下來到台灣展出。(這也是小編一直說的,我們不可能從西斯汀教堂將創世紀與最後審判取下來的原因。)他的作品均先由嚴謹的研究開始,不僅是學者的觀點,身為畫家的經驗與直覺讓他能掌握作品背後的祕密,並從中獲得啟示。

透過兩年的交涉,我們邀請Antonio De Vito將他這一生奉獻給文藝復興以及濕壁畫的一切,透過展覽,讓所有台灣觀眾有機會親眼見證中世紀濕壁畫此一獨特藝術。

很多人質疑我們只有14件米開朗基羅真跡,是一個複製品的展覽如果你看了我們的努力,還有濕壁畫國寶大師,在600年前中世紀的老石房的牆上,用著跟米開朗基羅一樣的技法,一樣的亞諾河的沙子,如果您還是認為這是一個無趣的複製品展覽。

那小編同意我們瘋狂的複製,我們瘋狂的希望將500年前那個文藝復興的美好年代與藝術,飛越一萬公里,複製在你們眼前。

**********************************************

網路搞笑版分享,超好笑的 ^^ ~

295509_499487216777862_1371768271_n  

430847_459776230748961_683350798_n  

 

arrow
arrow

    AdiaJJ|Nia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