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766.jpgf

日期:990803
地點:四四南村  (圖:JJ/文:網路)  
攝影:JJ   數位相機 Canon PowerShot S90    
延伸: 【981118-寶島一村】

關於四四南村【台北永遠的第一-四四南村

台北信義公民會館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00免費參觀。
休館時間:週一暨國定假日。
會館地址:臺北市信區松勤街50號

**********************************************

四四南村

松勤路50號,這個地址位於台北市繁華的信義鬧區。對比現代化的高樓百貨與燈紅酒綠的商業氣息,這幾棟低矮的平房所在的空間,自成一格,顯得一片寧靜。下午,會有些老爺爺、老奶奶坐在廣場前的榕樹下聊聊天;週末假日,則聚集了許多外拍攝影師與模特兒在此地取景。此外,還有美食餐廳與提供展覽活動租借的場地,這裡就是現在的信義公民會館,過去的四四南村。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阿,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站在現在的四四南村展示區外,就可以看到《余光中 鄉愁》此詩高掛在館牆上,再往前走入館內,會發現悠悠的音樂隨著腳步越走越近,濃濃的思鄉之情也越來越深。

民國三十八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灣,將現在台北市的信義區合併成四四兵工廠。而整個四四眷村在當時分為東村、西村與南村,按軍隊中的身份地位分區暫住,而住在南村的就屬平民百姓的技工,也因此四四南村的格局最具難民社區的特色。

眷村是台灣特有的家空間,一種介於聚落與社區的居住型態。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隨之而來的是大批軍人與眷屬,懷抱著總有一天要『回家』的心情,在簡陋的平房中暫時安頓下來。且料這暫時安頓,一晃眼,已超過一甲子的歲月。四四南村就是台灣第一個成立的眷村,由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意義民國88年拆遷時,特地保留部分空間作為信義公民會館,並設立眷村文物館,試著替台灣留下一部分記憶中的光陰的故事。

**********************************************

簡單來說.四四南村就是以前的〔聯勤四四兵工廠〕,眷村故事請參考 JJ 寫的:【981118-寶島一村】

劇中所用的曲都非常好聽,一曲曲勾起小時的回憶。不論是眷村小孩或是台灣的孩子,歌曲令我們有相同的記憶。
JJ 最愛這首 Skeeter Davis - The end of the world,而另一首經典What Will Be,Will Be,是哥哥曾送給J的歌曲。

寶島一村原聲帶 (點選歌曲名稱可試聽)

 01. 松花江上
 02. 往事只能回味
 03. What Will Be, Will Be
 04.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05. 誰來愛我
 06. 三朵花
 07.
The End of the World
 08. Rhythm of the Rain
 09. Those Were the Days
 10. 情人的眼淚
 11. 恰似你的溫柔
 12. 松花江上(二)
 

《寶島一村》的一切,要從1949年開始說起……
它敘述著一群自中國撤退到台灣的人們,在寶島一村這個「臨時的」眷村中,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故事……

**********************************************

《松花江上》曲詞:張寒暉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同胞啊!同胞啊!
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我家鄉?!

PS:松花江上應該是當時的地雷歌曲吧~J 每次聽都會起雞皮疙瘩~

**********************************************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張寒暉作於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中國東三省,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驅趕“剿共”前線的東北軍官兵,攜老帶子,布滿西安街頭。他們被迫流亡關內,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卻要為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去賣命,從心頭都郁結著悲苦怨憤,要傾吐,要爆發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張寒暉譜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以含著熱淚的哭泣似的音調,唱出了悲憤交加的聲音。他把自己的這首歌教給學生、群眾演唱,然後,他帶領群眾到西安的城牆上,街頭中去演唱,悲怨壯烈的歌聲深深打動了廣大東北軍官兵的心,竟有數萬名官兵聽後落淚。“西安事變”爆發前後,西安城裡已到處可以聽到《松花江上》的歌聲,並迅速傳遍全國。

這首歌以帶尾聲的二部曲式為結構。傾訴性的音調貫穿全曲,並兼有敘事和抒情的特點,真切感人。旋律以環回縈繞,反復詠唱的方式引伸展開,感情越來越激動,具有回腸欲斷的效果。當尾聲唱出呼天喚地似的旋律時,歌曲達到了高潮,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要求起來抗爭的力量。

一直埋頭苦干的革命音樂家張寒暉,就是這樣代表著人民傾吐呼號,為我們留下了這首不朽的戰鬥性的悲歌。

**********************************************

啟程~尋找眷村的記憶,屬於台北潛意識的故事:四四南村 

IMG_2660.jpg

IMG_2637.jpg

IMG_2665.jpg

IMG_2638.jpg

IMG_2666.jpg

IMG_2653.jpg

********************************************** 

四四南村,現在的信義公民會館,存在於極度繁華鬧區裡,卻維持著古早樸實的美感。

多數人在經過時不一定能發現它,但它卻是台北市第一個眷村,也是台灣第一個眷村古蹟。

IMG_2672.jpg

現已改名:信義公民會館,但還是喜歡由 聯勤四四兵工廠 改名的 四四南村

IMG_2669.jpg

這絶對是見鬼的天氣,烈日高照,幸好沒扛單眼 (聽明) ,這鬼太陽扛單眼肯定摔機先~~

這時要大聲說:我愛DC!

想到悶騷藍綠夫妻唱〔 旺福-迷你裙〕 的死樣子.害 J 也想對心愛的DC大唱~

(播放前請先將左側音樂播放器關閉,按圖示 || 關閉Blog音樂)

可愛中帶點sexy sexy中又帶點神秘
神秘中帶點俏皮 俏皮又可愛了回去
大腿唱起了歌曲 小腿戴上太陽眼鏡
擦上了防曬乳液 迎接夏天的來臨


Mini Mini Mi-Mini Mini 迷你的裙 迷你的熱情
夏天的冰淇淋 對眼睛不斷勾引


Mini Mini Mi-Mini Mini 高高低低都是種算計
高高讓人喘息 而低點讓人好奇


Mini Mini Mi-Mini Mini 風兒吹過露出了屁屁
屁面散發熱力 讓太陽紅了臉皮


Mini Mini Mi-Mini Mini 不同的腿兒 不同的美麗
蘿蔔簡短有力 鳥仔ㄎㄚ真神氣

讓這個夏季到處是冰淇淋

IMG_2675.jpg

到訪的這天,因為有展覽裝修,故很多景都無法拍下來,有許多工具遮蔽住實景.

IMG_2674.jpg

直到一九九九年,隨著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開發與眷村改建政策,全體居民逐步遷出四四南村,也藉由文化界人士的大力鼓吹,二○○一年三月,經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勘查後,將四四南村正式列為「歷史建築物」,並於二○○三年十月廿五日以信義公民會館暨文化公園的新風貌展現,其中四棟建物被保存下來後,分別架設為特展館、眷村展示館、展演館及社區館,除了保存四四南村的眷村文物及特色外,也供團體或者藝術家在此地租界展覽,達到古蹟新用的功能;而在建築物外頭,則有四四廣場及文化公園作為延伸,讓四四南村在極度繁華的現代中,保存了古樸的記憶與美感。

IMG_2677.jpg

紅色家門,綠色家門,那一道才是屬於記憶中熟悉的回憶?

IMG_2680.jpg

圍牆上的滿佈樹根,像是為四四南村鎖住當年的鄉愁,緊密連結著眷村人的情感與記憶~

IMG_2685.jpg

男生跟 J 聊天,原來他們都是這一屆藝文展的學生,辛苦了,當天的烈日高照連 J 都快虛脫了.

接著,男生建議 J 可以等開展後再到訪,還聊了許多此次展覽的設計創意~

有些掃興,因為裝設中,以致這回的到訪景色是不完整的,有許多拍攝要閃避的現代工具.

參展者:無著色藝術工作室&V2手創  四四南村(春) 創作聯展

時 間:2010/8/4~8/17

IMG_2688.jpg

聽說~設計的主題是讓每道門都有創意,開啟每一道門都看到不同的眷村回憶.

也能欣賞到後代為眷村所創造的活力與創意.

IMG_2682.jpg

IMG_2687.jpg

眷村人生活困苦,所有人不是兼差開店,便是下班打工:舉凡後院做木工傢具、賣麵、拉三輪車、打煤球、撈浮萍餵鴨子、開玩具工廠、開鐵工廠、替人洗衣、賣菜、記帳、裝電子零件

兼差開店:王家小吃、老單家雜貨店、黃狗家燒餅、老劉家租書店及甜不辣、老江家租書店、葉德盛家火燒、常叔叔宵夜攤、老竇家雜貨店、李叔叔西村麵攤、員外家雜貨店、員外家賣菜、張繼高家雜貨店、嚴家攤煎餅、王師鑾家宵夜、刁老媽媽泡菜、馬家汽水攤、老路家雜貨店、慶連商店

IMG_2691.jpg

「當時生活真的很難過,母親會從軍人丟到豬圈的桶子裡,慢慢的用白天已經做粗工的手,把稀爛的剩菜撥開,挑起中間還可以帶走回家重新燉煮的白米,來養我們這些孩子……」身為眷村第二代的盧乃樹女士回想起兒時生活,她說到,當時我們已經沒有那麼執著於返鄉,而是漸漸的把這裡當成我們的家,在這裡 逐漸發展出我們的生活型態。 

IMG_2692.jpg

陳伯伯表示,當時在工廠做工,風險很大,但是那時隨政府來台的技工除了做工外,什麼技能都不會,背負著養家活口的壓力,只能繼續苦幹下去。「你看,我年輕就在兵工廠工作,沒能出去學些什麼,常常錢賺不夠還要去做第二份粗活來糊口…」陳伯伯攤開充滿亂痕的手掌繼續說,後來因為體力不甚負荷才離開工廠到眷舍後院做木工傢具,除了他以外,絕大多數的第一代技工也在這裡不是做一輩子的工、就是幫忙找粗活做。回想起工作情況,陳伯伯表示,當時有因為裝填火藥等危險工作喪失性命的已不計其數,而直到台灣經濟發展改建後,這些還留下來的技工才遷出停止勞動。

IMG_2694.jpg

IMG_2738.jpg

IMG_2695.jpg

IMG_2697.jpg

IMG_2698.jpg

現今的眷村,已如枯黃的枝葉,僅留給世人潛意識中的零星記憶,和少許的建築僅供參考罷了.

IMG_2709.jpg

IMG_2703.jpg

IMG_2755.jpg

IMG_2757.jpg

IMG_2699.jpg

IMG_2727.jpg

IMG_2702.jpg

IMG_2704.jpg

IMG_2708.jpg

IMG_2712.jpg

IMG_2715.jpg

IMG_2731.jpg

IMG_2710.jpg

IMG_2720.jpg

IMG_2722.jpg

IMG_2679.jpg

IMG_2707.jpg

IMG_2764.jpg

IMG_2837-1.jpg

arrow
arrow

    AdiaJJ|Nia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